【賽迪網訊】
3月24日,法國阿爾卡特公司與美國朗訊科技公司正式對外宣佈:雙方正在就合併交易進行深入談判。消息公佈當天,朗訊股價上漲了24美分,收於3.06美元,漲幅高達8.5%;阿爾卡特股價上漲17美分,收於15.62美元,飆升至兩年來的最高點。隨後幾天,有關消息又不斷傳出,當事雙方股價雖略有變化,但仍總體向好。
截止記者發稿時間為止,《通信產業報》了解的情況顯示,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併已接近無限可能,雙方將於4月初公佈具體的合併方案。
雙總部架構
目前可以掌握的資訊表明:朗訊CEO Patricia Russo與阿爾卡特CEO Serge Tchuruk已就合併協議中有關董事會的條款達成了一致。
新公司董事會可能由兩家公司董事組成,Tchuruk任董事長,Russo擔任CEO。而兩家公司將在董事會中擁有相同的席位。
同時,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啟用新名稱。為體現公平,新公司將設雙總部,其中行政總部在法國巴黎,業務總部在美國新澤西州茉莉山。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公司將在歐洲股市交易,其美國存托股票仍將在紐約證交所交易。阿爾卡特將持有新公司60%左右的股份。
據悉,阿爾卡特2005年銷售總額達131億歐元,純贏利9.3億歐元,市值為187億歐元。同年,朗訊的銷售額為79億歐元,贏利額達9.9億歐元,市值為116億歐元。
有法國媒體指出,該計劃名曰“合併”,實為“收購”,兩家公司合併後朗訊將可能作為阿爾卡特在北美的分公司而存在。為此,阿爾卡特將向朗訊方面支付100億歐元的收購費。但對此,當事雙方並未認可。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的情況,目前阿爾卡特和朗訊仍在磋商焦點問題:新公司的名字。有跡象表明,兩家公司更傾向於選擇一個全新的名稱,而不是保留現有的名字。著名管理學教授喬治·卡爾霍恩表示:“在這一合併交易中,朗訊到底會是‘戴姆勒·賓士’還是‘克萊斯勒’?我想應該是後者。”
據傳,2001年兩家公司商議合併時,曾制定了一新名稱:Arcent。
目前可以掌握的資訊表明:朗訊CEO Patricia Russo與阿爾卡特CEO Serge Tchuruk已就合併協議中有關董事會的條款達成了一致。
新公司董事會可能由兩家公司董事組成,Tchuruk任董事長,Russo擔任CEO。而兩家公司將在董事會中擁有相同的席位。
合併後的新公司將啟用新名稱。為體現公平,新公司將設雙總部,其中行政總部在法國巴黎,業務總部在美國新澤西州茉莉山。
五年前選擇的回歸
2001年春天,阿爾卡特與朗訊幾乎就總值達235億美元的合併達成協定,但最後卻因雙方管理層未談攏而功虧一簣。有報道稱,是最先提出談判的朗訊最後主動退出,因其管理層認為該交易從合併變成了一場收購。
在2001年的合併談判未果後不久,阿爾卡特總裁兼CEO Serge Tchuruk公開表示,公司要提高在美國市場地位的目標“極為關鍵”。儘管阿爾卡特後來吞併了一些規模較小的美國數據網路公司,但重要性及規模都不及與朗訊的合併。
近年來,由於電信領域並購不斷、新技術層出不窮,電信設備商的整合壓力日益增大。鑒於此,阿爾卡特與朗訊均感到實施合併大有必要。
也有業界分析人士指出,作為電信設備廠商的主要客戶,運營商已掀起了合併與整合的潮流,因此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併也順應了這一市場趨勢,符合各自的利益。
另有電信資深人士指出,阿爾卡特看好朗訊的無線設備業務,而朗訊急需強大的支援來遏止銷售額的日漸下滑,“因此雙方是各取所需”。
據公開資訊顯示,朗訊目前在CDMA/CDMA2000領域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佔有率超過43%;而阿爾卡特主要業務則集中在有線通信領域,公司已連續五年在全球光網路市場上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中國ADSL40%的市場份額被其把持。兩者一旦相加,新公司將覆蓋從骨幹網(光纖)到交換(主要是IP交換)再到(有線/無線)接入的產業鏈各環節,對之前各個領域的競爭對手愛立信、摩托羅拉、華為等競爭對手提出新的挑戰。
有分析指出,通過與朗訊合併,阿爾卡特欲大舉進軍美國市場。阿爾卡特希望利用朗訊的影響力和客戶資源,在美國市場攻城掠地。
但對於合併本身,Frost&Sullivan分析師羅納德·格魯亞仍堅持認為:“此次業界及交易雙方都大談平等的合併,但要真正達到平等恐怕很難。”
迷霧依然重重
3月28日,有媒體報道稱,朗訊公司已向全體員工發出了內部郵件。郵件中稱,目前朗訊正處於與阿爾卡特的合併談判期間,而即使成功,這一談判至少也得持續1年至1年半的時間。
顯然,合併歷程之難,來自方方面面。而朗訊和阿爾卡特都希望,迅速發展的全球電信市場不至於讓他們的合併成為又一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事實上,最近一些並購案就因美國的反對最終流產。而朗訊或許就是一個尤其敏感的收購目標,因為它旗下的貝爾實驗室從事國防和國土安全技術的研發。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為緩解美國政府對合併案的擔心,朗訊與阿爾卡特正在制定一項計劃,即建立一個完全由美國人組成的獨立委員會,負責監管合併後公司可能涉及到美國國防安全的研究項目。
根據新方案,由美國人組成的獨立委員會可監控新公司的項目。但成立委員會只是整個計劃的一小步。
而同時,法國對有可能影響其本土企業的並購交易也變得越來越挑剔。阿爾卡特和朗訊的交易有可能會使法國失去數千個就業機會,因為阿爾卡特會考慮通過裁員削減成本。
賽迪顧問專家指出,對於任何一位領導者而言,合併兩個龐大的機構──擁有3萬名員工的朗訊和擁有約5.8萬員工的阿爾卡特──都絕非易事,語言差別以及時區變化更使這項工作難上加難。同時,因專有技術存在差異,新公司的系統整合過程仍存在困難。
雷曼兄弟分析師Jiong Shao也認為:“阿爾卡特和朗訊在客戶和產品方面,重疊部分相對較少,相對而言更可契合。但另一方面,相似性較低,也會限制節約成本的空間。”
另有歐洲媒體報道稱,法國各界卻對新公司是姓“法”還是姓“美”仍有懷疑。目前,美國資本控制著阿爾卡特公司20%的股份,其中加利福尼亞一家投資基金就同時掌控著阿爾卡特公司10%的股份和朗訊公司6.5%的股份。兩家公司合併後,名義上朗訊是被阿爾卡特收購,但事實上美國資本和法國資本在新集團內平分秋色,“新公司合併是否會被他國資本控制”這個問題將牽動著法國股東敏感的神經。
動與震動
而當前,阿爾卡特與朗訊的合併舉動,已經引發了業界的震動。
電信資深專家Donegan表示,這兩家公司的合併將成為電信企業合併狂潮的導火索。“一旦這種大型經銷商之間的合併協議達成,屆時其他一些企業將會迅速做出反映,而這時企業們之間的並購速度將會比預期中的快得多”。
有分析師指出,在此效應發揮前,朗訊與阿爾卡特合併案可能會先損及那些規模較小且專門生產某些產品的廠商,譬如Ciena和Tellabs。
Donegan強調,在阿爾卡特與朗訊合併後,思科、愛立信、Juniper及中興、華為都將再次思考自身在新格局下的優劣勢之所在。同時,合併也可能令摩托羅拉、西門子和北電網路等競爭對手受到衝擊,從而促使業界進一步整合。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張巍柏分析指出:“首先,當前全球的低息環境,給予了電信企業一個很好的低成本融資環境;其次,曾經泡沫嚴重的電信市場,經過5年發展,已有不少企業回到了本來的價值水準,甚至一部分企業已低於其原有價值水準;第三,現在電信市場又即將迎來寬帶網路、無線網路的發展高峰。”
三點因素的綜合,使得電信商們都希望在此時找到合適的收購對象,擴大自己的競爭實力,以應對未來的市場發展高峰。張巍柏認為,新的一輪並購熱潮在所難免。
美林證券分析師TalLiani也表示,從結構上而言,阿爾卡特與朗訊合併是有利整個行業的,並且可能令企業並購活動加速。
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分析師Tim Daubenspeck則認為,理想的情況是,合併後規模更大的企業,會令該行業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完整產品系列上,而非著眼於降價銷售。“如果有許多供應商可選,你通常會根據價格選擇產品。但如果供應商減少了,你就會選擇那些能夠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作為合作夥伴”。
From: 賽迪網
留言列表